close

DSC_0347.jpg  
(2013.08 員工餐廳)

 

靚靚在這幾天終於放開壓抑的情緒。

 

7月下旬迄今,我們改變3年來的生活規律,改由靚靚每個週末回新竹適應她自己的家,這個屬於有爸爸媽媽同在的空間。幾次觀察,原不擔心的我,對著一些現象產生疑惑。熟識的小兒科醫師含蓄的提醒:靚靚嘴角與唇邊紅腫的過敏現象,也許不是海鮮,而是小女孩對新環境不安與緊張的反應。週末緊張反覆抿嘴,週間放鬆得到修復。半信半疑的我把醫生的提點放在心裡,沒讓其他家人知道這擔憂,繼續默默的留意觀察這週期性的症狀。

 

上星期四在阿嬷陪伴有說有笑的繞著操場快走運動時,突然安靜下來。紅著眼框忍著淚水告訴阿嬷:以後我就不能每天跟阿嬷一起跑跑跑了語畢抱著阿嬷的大腿開始放聲大哭。接著星期五在新竹的高鐵站。見到完成任務的阿嬷要轉身搭車北上返家,立刻紅了眼框放聲大哭。不僅引起週遭旅客側目,也逼出了阿嬷的淚水。這場18相送,是我們靠轉移注意力過關的。整個週末在睡覺時最難熬,靚靚摟著陪睡的我。悲從中來的對著我說想阿嬷,要回台北。或是告訴我:媽媽你們家很漂亮但是不好玩。台北比較好玩

 

一次次的,我拍拍抱抱靚靚,告訴她這種感覺叫做捨不得。是太太太喜歡到無法沒有的一種感覺。舉了很多例子太想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所以會捨不得爸爸媽媽回新竹工作。太喜歡跟褓母姊姊玩了會捨不得說再見。小學校與公園太多小朋友與玩具太好玩了會捨不得回家。冰淇淋太好吃了會想要一直吃,有了也捨不得分享。…. 陪伴的過程在於看懂,而不單純的只是在場。腦與眼左右了視覺盲點,心,讓解答有另一種想像的可能。對著似懂非懂的靚靚,我講著這些牽引著她細細情緒的人事物,雖然無法紓解她正擰在心裡想阿媽的心情,卻希望透過更多的愛與陪伴,讓她找到新生活中的安全感。

 

我一直是個很獨立也很內化的人。很多事情我都是自己決定自己處理,被罷凌,戀愛,分手,結婚,吵架,壞朋友的誘惑,工作中的難過,這一切的一切,我從來沒有跟父母談過。也鮮少有人知道太多我生命中的細節與轉折,我曾想過,為何父母從不懂孩子成長中的一切,而我們也不懂父母的一切。為何我遇到問題,從來沒有想過尋求父母的幫助為何我寧可付出慘痛的代價自己解決,也不願意開口請父母協助為何我從來報喜不報憂?  ………

 

我回想到靚靚不肯開口說話的2歲。當時的學習:語言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不需要說話,別人就做好好的,那何必說話。如果,說的話沒有人要聽,那說了又有什麼用。是這個consequence制約了我們與父母間的對應模式。從有記憶以來深深淺淺的孩提時候,外婆與媽媽總說我還太小不會懂。但當我以為我都看得懂了的學校階段,我片段的觀察配上這種不對話的相處,我會產生的偏見能有多深就是多深。自以為是的我發展到出了社會,跌跌撞撞回到見山又是山的年齡,本著成為一個好大人時,才有足夠的勇氣面對3歲的女兒。

 

學習孩子的不審判不批評,直視著她的雙眼用在意與尊重聽她說話。用她聽得懂的語言自信的分享生命的經驗。有趣的。驚險的。成功的。失敗的。勇敢的。怯懦的。放棄的。堅持的。透過開放的母親,開啟她開放的人生。

 

讓她明白,好好說,或許不一定能如願,可是不說就永遠不會有機會被理解。

 

倒數2週,靚靚即將搬回新竹開始上學。求神引導我們一家往健康快樂的學習道路前進,讓我們出也平安入也平安,讓靚靚安心的吃得好睡的飽,有愛她的老師,有天使圍繞,健康快樂的渡過這段過渡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bysmom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